2013年4月4日星期四

重複犯錯

天氣的錯。

又或許是自己本身的錯。

總是想靠著睡覺逃避一切。

為甚麼總要重複從前看不過眼的的習慣?要到何時才能清醒?

又白白看著時間過了 1/3...



it's time to pick up something new.

please change when you still can manage it.

2013年2月17日星期日

copy n paste (7)

30歲前,決定未來收入的90%


做好每個年紀該做的事,就不會對未來感到不安

在世界上發光發熱的人,三十五歲前都已掌握住了某些「訣竅」。

如果要在三十五歲前掌握某些「訣竅」,就必須趁三十歲前,完成職業技能的鍛鍊。 


最後笑的人,才是職涯勝利者 

三十歲正可稱為「最初也是最後的一年」。

如果在人生中想要持續得到自己渴望的果實,如果隨著年齡增長而想要品嚐到更加美味的果實,就必須在三十歲以前盡量耕耘自我這塊田地,揮汗灌溉施肥,並且撒下所有的種子。

對於三十歲是淬鍊自己的最後一年,如果能因為「應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全力以赴去做」而感到內心充實,在這「職業技能鍛鍊的最後一年」坦蕩一 笑,這樣的人,才會成為一生職涯的勝利者。 即使年薪比某人少,即使社會地位比某人低,如果能夠幸福地迎向「淬鍊自己的最後一年」,就不會有任何懼怕的 事。


三十歲是「淬鍊自己的最後一年」,也是「與他人產生連結的第一年」 

換個方式來說,真正的職涯是從三十歲開始。


三十歲之後,就是讓之前不斷磨練的自己踏足社會上活動,也是從Me轉換成We的時期。直到三十歲為止的期間,要專注地奮鬥,埋頭苦幹持續努力。如此將自己淬鍊到閃閃發亮後,一邊實際感受成果,同時慢慢地測試自己究竟能夠爬得多高,不就是三十歲到三十五歲該做的事情嗎?

淬鍊自己直到三十歲為止的八年期間,坦白說會相當乏味,根本稱不上有任何的「快樂」。由於是鍛鍊職業技能的期間,付出的努力遠遠多於獲得的成果,或許有人會因此感到「太過漫長,無法忍受。」 然而,人生漫漫。多數的情況下,每個人的人生應該會遠比八年要長。只要忍耐八年,就可以獲得未來充實的三十 年,不是非常值得嗎?


「八年職涯培育+附加一年」的藍圖規畫 

去到從未去過的地方,如果手上沒有地圖,就算只是信步而行,短短十分鐘的路程也會備感遙遠。閉上眼睛,根本走不了幾步,正是因為被看不見前途的不安所打敗。

電車突然中途停駛時,如果車內完全沒有廣播說明,乘客的不安與焦慮會急遽升高。然而,如果此時車上有廣播告知:「本列車在此暫時停車,等信 號轉換後,立即發車」,所有乘客都會平靜下來,又開始瀏覽手機郵件或看書。 職業技能鍛鍊的八年也是同樣的情形。包含我自己在內,已經完成的人會覺得「只 是一眨眼的時間」。但是對於眼前才正要開始的人來說,會覺得這段時間非常漫長、龐大。

為了消除這樣的不安與焦慮,在此介紹各個年齡階段的職場藍圖。如果已經過了三十歲,只得不管年齡,依序比照辦理了。


最初三年:從學校到公司

從學校畢業進入公司到二十五歲,職涯最初的三年,是將全部精力貢獻給職場的時期。 「活用年輕特有的感性!經驗不足的部分,就靠創意一決勝負!」這樣的想法可說是錯得一塌糊塗。

能夠發揮出年輕人獨特創意的,只有極少數的天才而已。99%的人在這個年紀,需要的是坦率的心與勤勞的身體。雖然這正是公司對於職場新人的需求,不過對自己來說,也有其必要。如果沒有趁著年輕學好基礎,等上了年紀就只會讓自己無謂地白費力氣而已。 

打個比方,這段期間就像是在默背九九乘法表一樣。要解開費馬的定理雖然需要乍現的靈感,但是完全不懂九九乘法的人想靠感性挑戰這項定理,就只是一大 笑話。不懂九九乘法就想做因式分解的題目,是很辛苦的事,而且到了四十歲才努力背誦著「二二得四、二三得六」,這就不是悲劇,而會是一場鬧劇。


進入職場五年後,要建立自己的代表作

要完成一件能讓眾人清楚得知是「自己的功勞」的事項。這個時期要認真地揮出一記職場全壘打。

在這個階段,同期進入公司的人之中,會分成將來有希望出人頭地的類型,以及毫無希望的類型。 區分的界線在於公司內部是否認同「這傢伙還滿有一套的!」除此之外,還要寫下讓人一目瞭然的實際成績,樹立「自己的功勞」,無論多小都好。

如此一來,就會被委派處理重大工作,能夠有機會揮出職場全壘打。這樣的過程中,也會逐漸了解自己的長處。成功不是轉眼就能到手的事。成功就像是一場倍數遊戲,擁有成功體驗的人以自己的體驗為本錢,然後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。


三十歲前的兩年時間,是見識世面的時期

無論是組織的一份子、自由工作者,或是經營者,眼界只局限於自己公司的話,無法有所成就。 無論是選擇哪一種工作模式,首先要試著了解整個業界,尤其要與合作廠商建立牢靠的往來關係,或許其中就有著日後的客戶或合作夥伴

即使是同業的經營者或自由工作者,如果彼此能夠有所交集,要決定今後的工作模式時,這些人就會是很好的參考範本。剛進公司的新人,就算是參加拓展人脈的宴會,連話題也找不到,根本就沒有意義,不過到了這個年紀,就能夠建立起今後息息相關的人脈網絡。

換工作去看看別家公司也是一種作法。理想的情況是事先揮出一記「業界的職涯全壘打」,而不是只有「公司內的職涯全壘打」。如此一來,自己會受到其他公司的注意,也可能會被挖角。由於人們主動地集中到自己身邊,人脈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。


鍛鍊到三十歲還不夠

三十歲的時候,職業技能鍛鍊雖然結束了,不過還要延長一年的時間,也就是學習重要事項的附加時期,直到三十一歲為止。這一年應該要學習的最優先事項,就是管理。 三十歲為止建立的成就只是一個人的成就,能夠達成的工作量有限。三十歲前打出個人獨秀的職場全壘打就足夠了,不過今後重要的是能夠運用團隊力量。能發揮到什麼程度,箇中關鍵就在於個人素養。 

希望領導多大規模的組織,以及是否具備領導的能力,從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就能決定自己究竟適合當經營者,還是自由工作者。在這一年內,即使是身為組織底下的員工,應該也能弄清楚待在什麼樣的公司、站在哪一種立場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。

由此可知,三十歲時如果能夠完成職業技能的鍛鍊,定下自己的工作模式,就已經準備好在三十五歲以前掌握某些關鍵「訣竅」。

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

copy n paste (6)

管理人4大基本功

須知在職場發展,不論職位,先要學習把基本弄懂學好,當你經過一定時間和經驗累積,表現良好兼有水平,公司才會有信心慢慢把更多更重要 層次更高的工作交托給你,也就開始上位晉升之途。而所謂的基本,除了是做人做事的一般技巧,還要針對不同工作性質去學習。這些工作性質,在職場晉級的不同 階段,有着不同的比重,要求的能力和條件也不盡相同。依老施認為,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大方面:
  • 1. Admin 有條不紋
首先是Admin行政方面。這是指一般日常工作的安排和執行,不管是後勤支援還是前綫操作,一定要有條有理,有制度有標準,公司整體運作才能有效率;行政不 順暢,會耗費人力物力,甚麼政策規劃都執行無力。因此大部分準備當管理人的,入職頭幾年甚至十年,都要花頗多時間把基本Admin工夫做好,加強執行力。 上面提到的做一份行程表,就是基本的Admin工作了。
  • 2. Operation 品質管理
第二方面,是Operation操作。這是指出品生產或是對外的顧客服務,也就是公司出售、有人付錢購買的核心部分。如何把產品和服務品質水平做好,除了牽涉技術操作的層面,也是管理的大學問。
  • 3. Management 瞻前顧後
第三就是Management管理監督的部分。不論部門,要負責管理好人和事,讓公司每一環緊扣另一環,像精密機器般運作順暢,以最小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;也要隨時按環境變化而調整,這是晉身管理層的必經階段。
  • 4. Strategic 「宏」圖偉略
最後是Strategic策略性的部分,懂得從宏觀角度作思考,規劃和制定長遠發展政策,大至一間公司,小至一個部門也如是。雖然這是高層的專責範圍,身在此階層的,都比較少直接管人管事,但要做一個優秀的領導人,對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經驗卻決不可少。

老施把職場工作的性質功能,粗略的分為以上四大部分,是希望從另一個角度,讓大家檢視自己工作能力的強弱和進度,更適當的在職途前進的不同階段,加強戰鬥力。

2012年6月30日 第245期iMoney

經理主管三級制

為了令公司持續有力地發展,老施過去幾年在「穩中求變」的原則下,開始把未能符合新要求,表現欠佳的主管經理,逐一進行換血。那老施是 怎樣決定那些可以保留,那些是非換不可的呢?以老施之見,分辨主管的優劣好壞,大致可分為上乘、中乘、下乘三個等級,而各自有其特徵,且看如下:
  • 上乘的經理
•能緊守崗位,把基本的工作要求做好,並保持水準。就算未能下下進攻入球,起碼能穩守後防,不會失球。
•懂得優先次序,公司最重視的工作任務,一定交足功課。
•反應積極,老闆有問題有吩咐,務必第一時間親自處理,快而準地圓滿做妥。
•得下屬敬重,又懂得用人,栽培好的員工和接班人。
•緊貼老闆的領導,主動出謀獻策,適時提醒老闆何事可為或不可為。

這類經理人本身不一定有大作為,但勝在忠誠可靠,穩紮穩打,有需要時也會主動走到前頭,衝鋒陷陣,是高管老闆眼中的好幫手。

  • 中乘的經理
•資質平庸,但有領導才,懂得用人,肯放手給好的下屬副手落力支持。
•無風無浪的話,一般業務運作都能平穩暢順。
•不會主動求新求變,不變更好。但要是老闆下令要做要改的,也會忠誠地交足功課。
•明知自己要靠下屬支撑,有的對下屬體貼,爭取福利待遇不遺餘力,務求令同事Happy;有的則對下屬嚴苛有度,讓人不敢造次,乖乖地為他賣命工作。

這類經理人還算合格,但並非完全信得過,老施通常會多加留意,以防隨時出事爆鑊。

  • 下乘的經理
•自己無料到,又不將勤補拙,有事便找理由搪塞,通常是委過於資源不足,或是下屬不濟,不懂得反省改過。
•永遠左閃右避,避免和老闆有太多接觸,怕露餡露底,讓人發現自己能力不逮。
•老闆有新要求,不理多次摧促,明示暗示,都像擠牙膏般慢慢交貨,毫不積極。
•妒忌心重,不肯栽培下屬,心怕被別人取代,也就喜歡玩辦公室政治,分黨分派,但又手段拙劣,搞到是非多多,同事怨氣甚重,經常有人離職。

這類下乘的經理人,當然是最要不得的。不要以為這類人很少,老施手下就有兩位,經過多時的開導,還是沒有改進,因此老施已經準備就緒,短期內恐怕又要出手換血了。

2012年7月7日 第246期iMoney

  • 1. 為人設想的量度
用心拼搏做到最好,是大部分有志者想當 然的。不過有時要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,理會別人的感受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期望上位,很多人在職場並無太大野心,只想做好份內事,拿工資養家活兒,或有其他 非工作上的Priority。以前看到已婚的女同事,因為照顧孩子有時要求遲到或準時下班,老施都認為這是工作態度不夠積極的藉口。到了自己有了家室妻 兒,才開始體諒別人的難處,正如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。
  • 2. 動、不動的智慧
年 輕時的老施以為自己甚麼都懂,都看得準,總覺得老闆高層永遠慢半拍,不夠進取。後來到自己身為領導,才了解高層要考慮的問題確實很多,且牽一髮動全身,要 謹慎行事才不會令公司出亂子。經多年修練,老施深有體會,有時以不變應萬變,可能是最好的做法。記得2000年初科網熱潮,當時非常流行一說法 「First mover advantage」,意指企業要大力投資發展e-commerce,才能早先機,否則便遭淘汰云云。當時公司高層不斷爭論,最後決定只略施小本,做其 Follower,一於邊學邊試邊看,結果避過科網泡沫爆破。
  • 3. 調兵遣將的功力
作 為管理人,最重要的是懂得用人,所謂用人不單止有料之人,而是有料冇料作為上司都要洞察其能力所在。用人最重要用得其所,如何配合職務,調動人才,整合團 隊,各人就能按能力發揮。別忘了鼓勵士氣,激發員工潛能,才是用人的最高心法。事實上,團隊裏並不是人人都想升職加薪,但是能做到令大部分人都獲得成就感 滿足感,就是管理成功之道。
  • 4. 個人品德的培養
老施常說人際關 係網絡重要,但是「織網者」的個人行為品德端正,其實更為要緊。建立起正派良好的「工作品牌」聲譽,有麝自然香,得到同事同業的敬重,對長遠發展才會有 利。千萬不要貪一時之利,或是一時之快,走上歪路,以為能瞞天過海,其實即使是一時的小錯失,也足以影響職途一生。
  • 5. 保護下屬的責任
一 旦晉身高管階層,外人看的可能只是表面的厚祿和風光,但無論對公司發展前景抑或同事的前途,作為管理層也有實實在在的責任。位高者決策稍有差池,可令公司 業務虧損,更甚者還要緊縮裁員,最終受害的是同事的飯碗。老施自知責任重大,因此會坦白向同事解釋對大家要求嚴格,目的就是不想看到有一天要走上更痛苦的 一步。如此開誠佈公,不管是前或後勤,資淺或資深,大家也會一同努力,團隊士氣滿滿,戰鬥力自然提升。當然,老施也定當做好自己作為領導的本份,帶領大家 一起爭勝!

2012年8月11日 第251期iMoney

老施在大企業打滾多年,由於機構龐大,看到形形色色,不同階層的管理人眾生相,有由低做起的老差骨,也有Fast track年輕有為的幹部精英,就算是在同一個企業文化環境培養出來的,經過多年職場洗禮,都是自成一格,各有各的作風面貌,也各有各的求生本領。對於初 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,這些管理層的同事前輩,很多時便成為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,要能夠在不同的型格去取其長、捨其短,逐步地找出適合自己的管理風格,是在 職場頭十年的重要過程之一。老施以一己之見,嘗試把管理人不同的風格劃分歸類,來一個Stereotyping,大家可以用作參考,對以後增強改進職場戰 鬥力,也許有些幫助。
  •  1. 「老闆永遠是對」型
凡是老闆說的都一定對,凡是敵人說的便反對,以為老闆會喜歡。但是這類人不懂得客觀思考,分析出最好的意見,對老闆來說,只是愚忠。
  • 2. 政治正確型
盲目跟從公司的既定政策和路綫,不敢造次,只知道依足規章規條辦事,不會針對解決問題而靈活彈性處理。任何打破制度的做法,都是上級們的特權,和自己無關。這類人的創意能力絕對有限。
  • 3. 迷信創新型
老是堅持要Creative,甚麼事情都要Think outside the box,為創新而創新,搞到下屬常常疲於奔命,人仰馬翻,達不到效果之餘,解決辦法還是要創新,再想新的點子。
  • 4. 和諧維穩型
好好先生,不想得罪任何人,避免對抗,對上對下都想和諧,相安無事,穩定最重要。因此對的不敢做,不對的不敢反對,也就隨波逐流,一事無成。
  • 5. 好大喜功型
永遠樂觀,過分自信,一味要做大做強,爭勝出頭,只會進攻,不會防守,不理會Downside risk,只愛報喜不報憂,到了危機四伏,還懵然不知。
  • 6. 懷疑論者型
任何新點子新嘗試都不看好,只想Downside;又或是認為別人的提議總是別有用心,最怕蝕底,但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意見,最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維持現狀便最好。
  • 7. 安於現狀型
認為凡事已經做得夠好,保持現狀便可以,何必勞民傷財,守成最重要。不知道業務在退步中,到了要急起直追,可能已經為時已晚。
  • 8. 激進憤怒型
性格剛烈火爆,甚麼事情都看不過眼,專做反對派。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便狂轟亂炸,不達到目的誓不甘休,認為這樣才是特立獨行的真我性情,不知道大家都避之則吉。

以上各種管理人的作風型格大分類,當然是略為誇張,每一類都有其可取之處,也有其不可取之處。在學習培養出自己的個人風格時,不妨想想應該如何Mix and Match,才是最為平衡合適。

2012年9月1日 第255期iMoney

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

copy n paste (5)

打工不是求薪水

初入行,花點時間了解企業和社會,透過觀察分析,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,配合時機開創事業。當年做倉務員,空閒時間多,睇報紙打麻雀釣魚識女仔大有人在,雖然沒什麼前途,但也沒有壓力,正好用別人的資源供養自己來進修。

後來在電影圈,經常不計較或無償當編劇策劃等,很多人覺得蝕底,斤斤計較,但初進影視圈就要爭取經驗,古裝時裝民初打鬥攪笑悲愴情愛,在不斷工作中,才會找到自己的風格,和配合的人脈,從而趕及在適當時間開創個人事業。
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現在工作也不局限在香港,內地星馬台灣都是我的市場,開創自己就是開創空間,「打工不是求薪水,有了能力創品牌」!

八十後職場上位攻略

從一到十 - 上位「軟技巧」
一清二楚
提升匯報及報告能力,了解老闆、上司的需求,達到理想效果
二話不說
用心聆聽,增強溝通技巧,話講重點
三思而行
發揮創意新思維,學會站在對方、公司或上司的立場思考客觀分析
四平八穩
言而有信,做事一絲不苟,自然得同上司信賴
五臟俱全
與時並進,掌握新知識,提升自我,擁企業想要的能力
六六無窮
勇於接受挑戰,把握鍛煉機會,機會便會接踵而來
七了八當
有效的分配時間,處事妥當有效率
八面玲瓏
與老闆、上司、同事及客戶建立良好人際關係,更具個人魅力
九轉功成
積累經驗和教訓,努力不懈,有需要時技巧手到拿來
十拿九穩
作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

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

copy n paste (4)

【張忠謀 - 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】

第一點:養成一個終生的、健康的生活習慣

第二點:「培養志願」,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

第三點:要用功學習

第四點: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,要徹底了解

第五點:學會「獨立思考」

第六點:學創新

第七點:學中文

第八點:學英文

第九點:學習世界

第十點:學演講、學辯論

第十一點: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做一個「誠與信」的人

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

copy n paste (3)


職場慧眼:阿四的提問
知不知道你作為新人的優勢是甚麼?正所謂初生之犢不怕苦,只要不怕蝕底面皮夠厚,應該主動出擊積極地找事做,而不是等人吩咐。要用行動證明你肯學肯捱做事 認真有交帶。工作沒有高低之分,每個崗位都需要有人擔當,不可以挑剔嫌棄刻板重複 tedious,你可知當中大把學問?從細微之處着眼入手是最好的磨練,日子有功,自會見到真功夫!中原地產施老闆做 office boy影印影出中原。你呢?有沒有仔細參詳所有處理過的文件? 
心頭高是好事,但最緊要根基穩固,不要妄想一步登天,經驗需要時間實踐撞板然後累積。想成功?必先要有不死心!

職場慧眼:冤枉路(下)

原來除了人比人,比壓力一樣比死人,實在非常值得大家趁機思考一下,工作的意義和目的到底何在。 
我不是以收入或者職級來定高低,不過事實證明,能把壓力轉化為推動力,當然會有進步。而且越能承受壓力的人,其意志力抗逆力都會強,成就比其他人高是正常。 
那六年不是冤枉路,而是蕩失路!

職場慧眼:跪求解答

大學畢業證書只是一張港鐵車票,入閘後「四通八達」究竟去邊要靠自己探察摸索。當然有些人先天條件比較優厚,拿着機場快線的票入閘,但誰知他會不會中途「迷路」或者根本不想去機場轉乘了其他路線? 
又即使最低票價,一樣有權入閘,只要目標明確肯努力「補飛」,一樣可以去得到機場!至於最終能否飛得起,又可以飛得幾遠,要靠自己本事了!

職場慧眼:答陳先生(下)

在職場行走,幾時都是識做人比識做事緊要。風水輪流轉,世界真細小,未能多個朋友最少避免敵人。同事不一定能夠、更加沒有必要成為朋友,但一定要學識如何 平衡共處,表現自己的價值之餘,同時亦懂得欣賞其他人的貢獻。大家坐埋一條船,萬一沉船要不投奔怒海要不攬住一齊死,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。即使可以跳船, 亦難除搭沉船的紀錄。如此顯淺的道理,沒有多少人懂得,又做得到,甚為可惜!

職場慧眼:物以類聚

時值畢業生搵工旺季,趁機在此提提大家小心睇路、帶眼搵工。選擇工作首要看公司經營理念及管治文化,與公司規模大小無關。所以申請之前應該做足準備工夫, 查清楚那間公司的背景、在行內的聲名及口碑。面試時要細心觀察公司的工作氣氛、員工的面口和態度,都會很有幫助。勉強無幸福,食得鹹魚就要抵得渴,這世上 沒有做得死人的工作,只有激得死人的工作!
面試新玩法 「寸寸貢」90後現真情

周煊博士教路,想找合適的員工,就要精準地擬出招聘告示,並做足面談準備。
 
  1.  初步篩選:心中想好對人選的要求,閱覽申請信及CV,初步挑選求職者參加面試。根據申請數字來決定找甚麼人,如果申請人少就個個都見。
 
  2.  安排日期、時間、地點:要方便雙方。如果要有實際考驗,可以約在真實場景見,如去倉庫考擺貨,但要小心工傷問題。面試時間最好有45分鐘。
 
  3.  設置等候區:派阿姐做線眼,觀察應徵者態度。
 
  4.  出席面試的人員:除HR外,最好有部門主管發問行內問題。
 
  5.  面試問題:要與行業、工作相關;把入職後要做的工作詳列出來,再加以發問。
 
  6.  驗證證書及推薦信:面談前後都要。特別是請人前要致電前僱主驗證為人。
 
  7.  觀人於微:衣著要配合場合;肢體語言可展現態度,郁身郁勢可能為人輕佻;說話是否響亮清晰。如果畢業生太緊張可以先破冰。近日熊貓眼太嚴重可能喜歡睇波。



2012年8月12日星期日

copy & paste (2)


女生圈——十大天然排毒蔬果

幫助排毒又想享受美食,可留意多進食以下十款美味蔬果。

        1. 紅蘿蔔︰有利尿功效,其纖維素也可促進排便。建議生食或打成汁,如煲湯的話便會流失纖維素。

        2. 無花果︰合有機酸及多種酶,可解毒清熱,幫助消化。

        3. 車厘子︰有助腎臟排毒,並可溫和地通便,但糖份高,不宜大量進食。

        4. 番薯︰蘊含易於消化的鬆軟纖維,可促進腸狀蠕動,幫助排便。

        5. 蘆筍︰含天冬門素及鉀,有利尿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6. 牛蒡︰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,適宜泡茶飲用。

        7. 皇帝菜(又名茼萵)︰含豐富維他命A,可護肝,幫助排出毒素。

        8. 葡萄︰可幫助掃除肝、腸及胃內的廢物,但必須連皮吃。

        9. 青瓜︰具利尿作用,可替腎臟排出毒素。

        10. 苦瓜︰具有抗癌蛋白質,可幫助解毒,宜加蜂蜜製成果汁。